1001教育哲學專題研究 摘要
第三章 智力、權威與智慧
■何謂智力?依賴思維(103)脫離情感的獨立作用(99,102),在追求知識的慾望中失去了對美的感受及事物殘忍的敏感性(100),在本質上它是部分的而不是整體(101),也是大部份人扭曲心靈製造問題的開端(102)。
■何謂智慧?感情和理智合一的能力(99),它是由人我之間的觀察與了解而來(100),它是理智與愛的結合(102)。
■何謂權威?權威的形成?從小模仿的慾望(86)→順從、附和與依賴(86,87)→作用力與反作用力(86)→滋生恐懼(86)→渴望安全感(86)→製造(家庭社會宗教)權威的象徵(93)。
■如何解除恐懼?任何形式上的責難與辯解+為了獲得自由先使自己屈從權威(91)=增強恐懼了解權威形成的心理過程(81,85)才能解除恐懼,揭穿權威的面目。
§問題與反省:
盧梭曾在《愛彌兒》一書的開宗明義中提到:「凡自然者皆善,一經人手則惡」(Rousseau, 1955: 5)因此,他從自然即善的觀點主張教育的目的是在保護並發展兒童的自然天性,有趣的是,按照克里希納穆提的說法,我們的自然天賦卻是在教育的過程中被埋沒(83), 克里希納穆提如何解釋我們的心靈為何會產生扭曲(83)?我們又為何會成為一個無知的人(84)?
第四章 教育與世界和平
■教育在今日世界的危機中扮演何種角色?
■今日的危機為人我之間的自我擴張(107)+人物之間的貪得無厭(107)。
■我們並非真正想要和平,也不想終止被剥削(108),我們被迫去教育成彼此競爭(109),以各種意識型能來形成自我存在的方式(112)。
§問題與反省:
從教育哲學家杜威的看法來看,學校是社會進步和改革的基本和有效工具,但在本章中,克里希納穆提卻指出了目前主權國家所行使的教育行為是一種背離正確教育的方式(128),同時又指出,身為公民及教育者事實上也不是真正關心我們的教育(129),請問這兩個教育觀點有無衝突?有哪些發生中的事實現象可以說明克里希納穆提所指出的這一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