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30日 星期四

遠離教育惡鄰 :《恐懼、權威與知識》 by March



在克氏的教育論述裡,總是有不斷重複的熟悉字眼,某些字眼比鄰而居地暴露了現狀教育的傷口,某些字眼卻企圖醫治這些持續腐敗的表面之下的原「創」(傷),用我們生存的一點善念來表面化理解與贊同克氏一點都不難,但是要打從骨子裡組織成為一個新的教育行動,真的需要一些《自我體驗活動》來打破權威,所以我《數落》了克氏一番。

克氏在第三章智力、權威、智慧的泛論裡,經我逐字閱讀、數了又數的初級體驗後,藏於文中的負面論述關鍵字:恐懼  fear(23) 、權威Authority(23) 、知識Kownledge(23),令人不寒而慄地竟都是出現23次;而正面論述的關鍵字則有排行榜:自由free(23)+ Freedom(12)、覺察aware(13)+awareness(7)、自我認識uderstand(19)+Ourselves(19)、愛love(12)。


而在這些善、惡關鍵字之間,也找到了一些應對的存在:智慧Intelligence(16)、智力Intellect(16) 、Problem(13)和 Relationship(13)。至於第四章論及教育與世界和平議題,克氏使用了更頻繁的Relationship(16),遠高於aware(7)與love(7)。

從親身用大片的時間漫步在克氏不厭其煩出現的關鍵字裡,我才得以開始有了自已的認知與自由去理解克氏所言的《恐懼、權威與知識》其實彼此埋伏著本質上的共犯結構,所以它們被克氏所批判的次數也是一樣重的罪罰,人們因為恐懼而依附權威,而權威著提供知識進行箝制人心的教育訓練,微細處來自教師父母對未來理想所埋入的感官價值觀,大至培養以愛國主義為名的鬥爭、犢武精神,而克氏疾呼以《自由》做為《覺察喚醒》智慧的終點與起點,透過《自我認識》來擺脫理想主義與唯物論者的糾纏,最後《愛》這個飄飄然的字眼,克氏總是像裝飾句一樣逗著我們,無非是要愛孩子,至於愛的教育的義理其實已包含在這整體的述說裡:"There can be self-knowledge and intelligence only when there is freedom at the very outset; and freedom is denied by the acceptance of authority. "

克氏說如果我們藉著解釋而將痛苦的原因敷衍過去,則生活便虛度而無意義。教育的現場就經常會發生老師或家長以簡短的權威性解釋來回答孩子有關課本知識以外的疑惑,但是孩子的困惑將隨著他一生未遇良師而使恐懼停不下來,這也可能是克氏第三章強調要獲得整體生活智慧就是不要逃避複雜的現在《問題》Problem(13)以及需要謙卑於人我生活的《存在關係》 Relationship(13)之中,第四章中對於教育在世界危機中的角色扮演,又再次強調了錯誤價值觀與意識型態所形塑的《對立關係》所導致的偏見、戰爭與暴力。

「越來越多的政府開始負起監督兒童及其未來生活的任務」克氏這一段話讓我們一直呼籲「兒童是國家未來主人翁」的大人感到前所未有的汗顏與震驚,因為父母與教師的覺醒不足或不敢覺醒,讓政府與利益團體有了機會以「為了人類的幸福而合作」做為誘餌,使得我們與孩子都進入無止盡的競爭裡,甚至還樂觀地先把孩子的未來都當賭本預支了。我們必須開始明瞭,克氏對於「未來」及「理想主義」的悲觀批判,其源頭都是對人性的不自由有了犀利的體察與覺知,但推想如果他是生在一個滿是聖哲品德者的世界,更加不需談未來,未來就是起點與終點已經透過自由的心靈循環相繫了。

如何加強生命本質,似乎因恐懼得來的知識並不可靠,那是會物換星移的技能,教育者如果能在與孩子的關係之間放下身段,又能不以權威者自居也不懼怕權威者,才能走到克氏老是語焉不詳欲語還羞的《愛》的境界裡。但我想追問:孩子若以《自由》為名逃避《人我關係》、若以《覺察智慧》而排除對現實生活的《謙卑》、以《自我認識》無法超越自我時,身為父母與教育工作者,應該如何協助他們得到正確的教育?以便在引導孩子遠離惡鄰 :《恐懼、權威與知識》 的同時,不會有《自由、自覺、自我》的副作用。
------------------------------------------------------------------------------------------------

最後野人獻曝一首拙作:《走向一個我們共用的空河床》

走向一個我們共用的空河床
有些原本是石頭的
被記憶推來推去  洗成慌張的顆粒
我拒絕成形
撒野以沙的姿態阻擋
阻擋過去推來推去以及未來吹來吹去

意見交流在我們共用的空河床
這是對愛的欺瞞
愛一旦適合了
就是欺瞞
每一次你流露驚喜的眼淚   衝突的快樂
我才真正能夠感覺
蕩然無存的共識    才是愛最饒富創造的力量

短視與醜陋是雙棲的
愛的短視沿著河床設置了意見箱  以便早晚收集不會飛翔的魚蝦 
而愛的醜陋
則是拒絕在無政府狀態夢想未來

累有淚的理由
在這個到處開放著意見箱的世界
我最害怕失去的
只是能夠對愛惶恐的體質
與那一大片專用來泡蕁麻疹的空河床


March 2006.4.11 pm4:50

延伸閱讀:凝視楚浮與四百擊(錄自March's草原部落)
http://march324.blogspot.com/2008/01/blog-post_25.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