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2日 星期三

9/24 共 讀 心 得 分 享--By YU

9/24       共 讀 心 得 分 享
                                                by YU
第一章:教育與生活的意義
Krishnamurti1953)指出傳統教育專注於知識的獲得,無法培養完整的人,具有智慧的人。其所謂的智慧是對根本事務、現在存在的事物的了解能力;教育就是在自己以及別人身上喚醒這項能力。Krishnamurti是二十世紀最卓越的靈性導師其對教育的見解,值得吾人深思;尤其在人類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二十一世紀,身為中小學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重新思考Krishnamurti的教育哲學,真有當頭棒喝,暮鼓晨鐘之感,當今教育現實距哲人理想何其遙遠,是哲人陳義過高?還是教育工作者因循怠惰,屈於現實,隨波逐流,有如哲人所言:一直以來就是附和隨從導致平庸,遵循既有模式與框架,缺乏對權威與傳統的挑戰,不敢異於他人?教育的意義何在?在於喚醒一個人的自覺,了解生活的意義,了解自己,教育不能僅專注於某項知識的獲得,那是次要的價值,知識不代表智慧,教育若僅喚醒學生的智力,是殘缺不全的教育,應喚醒的是學生的智慧。
現今台灣的教育就如Krishnamurti所言崇尚成功,追求報償,試看最令人詬病的國中教育,種種違背教育本質的教育場景與現象,或說是生態吧!令人嘆為觀止。三令五申的教育正常化,紙筆測驗參考用書測驗卷,加課補習之氾濫,配課挪用藝能科目,林林總總弊病多年依然如故,教育行政早知病因所在,何以無藥可醫,只因升學制度使然,中國隋唐以來科舉制度遺毒所害,先有聯考怪獸,後有基測猛虎,升學制度之下,要有點成績,就是如此,別無他途,稍有理想,稍有堅持,也難過家長現實考量,眾口鑠金,舉國一條鞭的升學制度之下,那個國中能走出自己的一條路。種種怪象皆因升學,國中教育等於升學教育,升學之外還是升學,你看補習班如雨後春筍般興起,個個門庭若市,以卓越升學佳績招攬客戶,家長爭先恐後報名惡補,國中教育之諷刺,莫此為甚。家長、老師、學校為達升學目的,不擇手段。學測制度和聯考制度相差不多,影響我國國中教育的良性發展,制度是何等重要。但Krishnamurti告訴我們:不論是教育上或政治上的制度改變並不神奇;當我們自身發生了變化,它們便改變了。

第二章:正確的教育
 自身發生了變化,就是自身的改造,Krishnamurti主張正確的教育來自我們自身的改造。我們經由正確的教育,將有助於完整人格的誕生。這裡的「我們」當然是指父母和教師,自身的改造就是「再教育自己」,父母可改變家庭的影響,老師毫無疑問是「建造具有正確教育者的學校」的關鍵因素,當今的父母和老師常不自覺的對孩子施行了不正確的教育,欲成為真正的教育者,我們就要對一些習以為常的觀念與迷失,加以解構、批判、省思,建構正確的教育價值觀,否則奢談自身改造,正確的教育將永如天邊的彩虹,遙不可及。正確的教育者及父母要解構以下教育的迷失,方有可能邁向真正的教育者。Krishnamurti告訴我們:
1.不可一昧追求成功:成功的慾望在我們內心滋生了對失敗的恐懼,我們以成長代替成功,或許更接近正確的教育。
2.不可藉著孩子來滿足我們自己:父母和老師不能以自己的意識型態、信仰強加於孩子身上,以合乎我們的意圖,我們要幫助他們創造自由及心中的良善,才是教育的正途。
3.不依賴某種教育方法:教師要對每一個個別學生深入了解,不依賴單一機械式的教育方法,要找出真正的原因,不能只是遵行理論,而是要以耐心、愛與關懷花時間加以觀察。
4.不可把孩子加以比較、歸類: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常不知覺的將學生歸類比較,套用某種方式教育他們,這是無法教育出完整的人,我們當以愛心針對每一學生加以觀察了解,給予適當的啟發與引導。
5.不把「應該如何」加諸在孩子身上:我們不應把某種理想強加在孩子身上,引導他們做真正的自己、最好的自己,並幫助他們認識自己、接納自己。
6.不能只注重外在效率而忽視人的內心:我們要注重學生內在心靈的改造,以超越發現真實的事物,以單純的心來教導他們,方有可能出現智慧。
多年前教育改革高舉鬆綁理念民主化、自由化,似乎讓我們看見了一絲曙光,但多年過去,我們的教育並沒有如預期的成果,走向真正的教育,其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就是我們做父母的及老師們並沒有改變我們既有的偏誤,我們仍走在錯誤的道路上,只是在制度上在外在環境上做改革,真正在教師的心靈上並沒有作自我的改造,少了真正的教育者怎會有正確的教育,讀了Krishnamurti所謂的「正確的教育」讓我們不得不認識到教師的責任,唯有教師具有自由解放的心靈,隨時教育自己,把建設新的教育當做切身責任,建構自己的教育哲學,具備教育者的智慧,「正確的教育」才有可能產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