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152504
李忠錫
克里希那穆提在本章討論何為真正的教育,以及當前教育的問題。他認為真正的教育是理解生命的整體,而當前的教育則是為了暫時、偶然的個人生命,導致謬誤的思想,並灌輸了自我防衛的恐懼。害怕失去眼前的一切,而忘記追求生命的意義。克氏認為當前的情況需要革命,一種是外在的暴力衝突,一種是內在的智慧追求。他看重的是後者。
前幾天回新港鄉辦樸門課程,請了怪手來整地,跟村長的溝通不時遇到挫折。前面樸門講師亞曼的設計,到後面幾乎都被她完全改變。樸門希望的是地形有高低起伏,可以產生更多的微生態系統與邊際效應;並且把能源留住,尤其是水,不要讓水一下子就流失。
但是村長根深蒂固的觀念認為就是要把地整平,這樣才整齊美觀,好整理。後來在她的指揮下,高低起伏的地方都被整平了。她總是會問:「老師你覺得怎樣?」等你發表完意見,她會接著說:「我覺得…」後面的「我覺得…」才是重點,前面的「老師你覺得怎樣?」顯然只是過場。
裡面原本有一棵刺茄,開著紫色的花,很漂亮。不小心被怪手挖壞了,我趕緊用磚頭圍起來。結果村長堅持要挖掉,「這雜草沒用啦,到處都是,你要我另外挖一棵給你。」先不說樸門主張保留當地的生態了,根據我的觀察,我在新港鄉的田野裡很少看見刺茄,大多數是大花咸豐草。大量使用噴草劑造成「雜草」的物種也變得單一了。

(刺茄,又名癲茄,可以入藥。黃花刺茄是外來種)
另外就是基地原本就有的很多廢木料、廢建材之類的東西,本來依據樸門原則,是可以留下來再利用的。可是村長說太髒、不好看,幾乎都丟了,不夠的材料必須從外面蒐集,甚至花錢買。
但是,這裡就顯現人際關係的奧妙了。如果堅持百分之百要照樸門的意思,那雙方可能會僵在那邊,一些讓步是必要的。只要樸門主軸的精神還在,其他的枝微末節倒是可以放鬆的。其實人與大自然之間,何嘗不是一種互相讓步?現在的危機就是因為人要百分之百的擁有,不想分享,那怕只是一點點。我想到蘋果爺爺的故事。他種玉米時,玉米會有狐狸為患。開始時他也效法他人,裝捕獸夾,撲殺狐狸。後來有一次,他抓到一隻母狐狸,旁邊幾隻小狐貍圍著不肯離去。他想起自己的小孩,天下父母心,他動了惻隱之心,把母狐狸放了。後來他不裝捕獸夾了,他對著田默默祝禱,你們要吃,就吃那些長相不佳,不能賣的,或掉到地上的吧。後來奇蹟似的,狐狸真聽話了。蘋果爺爺於是悟到很多問題都是源自人的自私,以及分享的重要。樸門是相信萬物有靈的,常常跟植物對話,比噴農藥,灑化學肥料更有用。村長聽到可能會說你們這群人不是發神經,就是太迷信了。
話說回來,這段過程,到底是我們教育了村長樸門,還是村長教育了我們呢?還很難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