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自己比看恐怖片還恐怖」―克里希那穆提〈第五章〉與〈第六章〉讀後感
2010年10月1日
97152504
教博三
李忠錫
克里希那穆提在〈第五章〉談論學校,〈第六章〉談論父母與教師。克里希那穆提在這兩章討論正確教育的執行者:學校、父母與教師。克氏認為正確的教育關心的是個人的自由,個人的自由並非得之於追逐自己的擴展與成功,而是根源於對自我的認識,超越種種人心與執著。如此,不能認識自己的學校、父母與教師,如何能正確教育孩子?是啊,「自由」與「愛」是最容易被誤用的字眼,從而帶領教育誤入歧途。學校、父母與教師,他們口口聲聲說愛著孩子,他們口口聲聲是為了孩子的將來著想,為了將孩子從未來可能的困厄中解放出來,所以他們必須如此教育,讓孩子適應於這世界,這社會,就像Procrustes跟他的魔法床,在中國就叫「削足適履」。
學校、父母與家長總是口口聲聲說自己是愛著孩子的。但是捫心自問,真是如此嗎?也許我們事實上愛的是自己,我們害怕自己因為失去而傷心難過,我們擔心一切超乎意料之外而焦慮,我們彷彿因為太愛孩子而煩惱憂傷恐懼,但我們敢不敢承認,其實我們愛著的是自己?孩子只是滿足我們「愛」的工具罷了。
如果我們不願意承認這事實,我們對孩子的「愛」正好是對彼此的束縛,束縛了自己,束縛了孩子,而我們卻還自以為是自由的,只要孩子乖乖按照我們的方式「被愛」。是啊,所以認識自己是非常重要的,認識自己才能談真正的智慧,才能談自由,與愛。然而人們總是不願意面對自己,盲目追逐,逃避自由,把自己關在自私的牢籠中。
談談這次的「模擬考」事件吧。「模擬考」起於何時幾乎以不可考,但行之有年,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不考模擬考會怎樣嗎?
「沒有考試的壓力,學生就不會想唸書,不想唸書,成績就會一落千丈,成績一落千丈,就不會考上好學校,不讀好學校,以後就找不到好的工作,沒有好的工作,就沒有好的收入,沒有好的收入就沒有好日子過,所以,為了學生好,必須要考模擬考。」總歸一句,「我是為你好。」學校、校長、老師,與父母都會這麼說吧。然後他們會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等等格言箴言名言古訓都出來了,只為了一個其實微不足道的目的,「考上好學校」。人生意義被簡化如此,不亦悲夫?
「我是為你好」的潛台詞是什麼呢?
「現在少子化這麼嚴重,沒有好的升學率,我就倒了。」這是一般學校。
「我們必須維繫百年優良傳統於不墜,不然面子怎麼擺?」這是明星學校。
「我當然知道考試領導教學是不對的,可是現在大家都是這樣,我有什麼辦法?」這是好像有良心的校長。
「不衝升學率我有什麼績效可言?衝衝衝,一切為升學,愛拼才會贏。」這是有幹勁的校長。
「學生考不好,不就代表我這個老師不會教嗎?我的面子往哪擺啊?」這是絕大多數老師。
「好竹怎麼會出歹筍呢?呵呵呵。」這是上流社會的父母。
「考這什麼成績?我打死你!」這是下層社會的父母,說實在的,他們也搞不懂自己在氣什麼,大概陰天打孩子,閒著也是閒著。
有誰關心的是教育本身?有誰關心的是孩子本身呢?
啊,忘記想想教育部的潛台詞了,也許他們說的是:「模擬考就地合法化,應該全台學校校長與老師還有父母會對我感恩戴德吧?學生?他們又沒有選票。等他們長大,我都不知哪去了。」
那麼有誰認真思考過,如果沒有考模擬考會怎樣呢?
那太可怕了,那等於要他們好好的面對自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