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5日 星期二

c3c4c5c6--德義

C3智力、權威與智慧c4教育與世界和平C5學校c6父母與教師
摘要
一、                克氏認為實施正確教育的學校規模要小,因為「唯有小學校才有助於造就完整的個人」。P138學生人數要少,老師才能注意到每一個學生。
二、                教師都要自動前來,而非受到勸服或委託。因為自發地由世俗事物中解脫,才是教育的唯一正確基礎。P143真摯的興趣是構成能力的起點,而興趣與能力均因實行而獲得增強。P146
三、                核心人物不能只由校長一人組成,如果校長控制一切;則顯然自由與合作精神是無法存在的。P145全體教師應該經常集會,討論學校的各項問題。父母和教師是正確教育最決定性的力量。
四、                學生自治
五、                課程精神要自由、平等、理智、創造力、和諧、去除權威、完整最主要的動力:愛和熱情。每個人都要有閒暇時間。
教育方針:幫助學生了解自己。教學生「如何想」,而不是「想甚麼」,培育學生智慧而非傳遞知識。「智慧是即興自發的知覺」它使一個人堅強自由。教育的真正意義是自我了解,因為整個生活是匯聚於我們每個人的身心。衝突和混亂是由於我們和她人、事物、概念之間差錯的關係而產生的,除非我們了解此項關係而改變了他。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正確的關係,不僅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的關係,也是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教育應該首先幫助個人了解他自身的心理過程。P46
六、                反政治、反科層化制度、反權威
政府需要的是有效率的專家,而非「人」,因為「人」對政府是個威脅;對於組織化的宗教,「人」也是個威脅。紀律的危險之一是紀律變得比制度下的人來得更重要。附和與服從在正確教育中沒有任何價值。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如果沒有相互的愛與尊敬,是辦不到的。P45當人以任何形是被組織化了以後,敏銳的覺察力和智慧便被破壞了。P46
七、                反認識論
「大部分依持理論的教師都忽視了愛心」(p30)「教育者的智慧遠比教育者的知識重要」(31)「聚集知識與發展能力,這是我們所謂的教育,但卻使我們無法獲得充實的完整生活與行動。」(p22)「人的生活絕對不能附和於某種學說,不能強行納置於框架之中,不論這框架構想得多麼高貴。」(p29)「理論是我們了解孩子,以及孩子自我了解的實際障礙」
八、                教師的典型:「不被某種理想、某種信仰或某個國家所束縛」的「內心充實的人、毫無所求、沒有野心。」一個自覺覺他的人。包括親職教育。樂於實驗、樂於學習、了解生活。
九、                教育的最大任務在於產生一個完整的人,能將生活加以整體地處理。教育的另一個任務是製造新的價值。明白了世界騷亂原因的教育者,應該自問如何喚醒學生的智慧,幫助新生的一代不再製造衝突和災難。
心得
一、 Krishnamurti極為強調整體性的概念,諸如「完整的人」、「生活的整體意義」等,這是現代性的特徵,可是它在策略上又反對現代性的另一個特徵-技術。因此,他的思想顯現一種碎裂性與矛盾性,而這又是後現代性的一個特徵。忽略了人本質上即是一種未完成的人,人只有現實性,而沒有完整性。它自身也是不完整的,一下子是現代的,一下子又是後現代的。他說:「整體無法經由部分來了解,他只能藉著行動和經驗來了解。」我們想問的是:行動和經驗不多是部分的嗎?日常生活中,有哪一次行動與經驗是整體的?他不鼓勵人去看書,吸取他人的經驗,因此他不知道,巴門尼德早就說過:「顯現都是個別顯現的」。事實上,他自己也說:「生活的整個內容無法預知,它必須在每一時刻加以重新體驗。」我們弄不清楚,它在哪裡說的才算數。而這不正顯示人的「未竟」本質嗎?
二、 他說:「要教育一個孩子,使他完整而自由,是沒有方法可以依循的。只要注重原則、理想和方法,我們便能使它由以自我為中心的活動,以及他所引起的恐懼、衝突之中解脫。」(p24)這又是一種內在矛盾,它的真正意圖是說,只有我的主張才是唯一的法門。他說:「理想無法改變我們的價值觀。」可是他又給我們一套教育的理想。事實上,教育是不能沒有理想,或者像劉真教授所說的:「教育沒有成功,也沒有失敗,教育永遠是一種希望。」永遠是一種理想。就像Krishnamurti自己的理想一樣,自由、認識自己、沒有權威、沒有恐懼、意義、價值、和諧、創造力。
三、模稜兩可的方法論態度「要教育一個孩子,使他完整而自由,是沒有方法可以依循的。只要注重原則、理想和方法,我們便能使它由以自我為中心的活動,以及他所引起的恐懼、衝突之中解脫。」(p24)一旦教育以呆板的原則為基礎,他足以製造出有效率的男男女女,卻無法培育出有創造力的人。(p28)技術永遠無法產生創造性的了解。過分強調技術,便毀滅了人。科學家、數學家、工程師、太空人、這些人了解生活的整體意義嗎?一個專家能夠把生活加以整體的體驗嗎?(p19)「正確的教師不會依賴某種教育方法,它會對每一個學生個別加以研究。」(p34

1 則留言:

  1. 學長,這篇可以有個標題嗎?這樣其他讀者進入此學術社群部落格,比較能從文章攔位初步瞭解您的大作內容,謝謝!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