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4日 星期四

創造的生活是生活在自由之中

Krishnamurti, J. (1953) Educatio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Life.
BY  Harry Winston ===========================================================

創造 ~

    透過創造 ~ 讓任何事物可能成真。而在創造的國度裡,自由也是空間中被揮發的一員,但是我認為就如同Krishnamurti所言:「創造任何事物,需要的是警覺和活力。」,那麼該是誰的警覺?該是誰的活力?我想那是人與人之間、社會、自身互為的關係。
Krishnamurti在文本中提及對外-追隨它人不論是如何的偉大,都妨礙了對自我存在方式的發現。對內-我們必須避免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渴望他人的支持與鼓勵……,所以不論是一首歌、一句詩詞、一個哲學觀點、一件藝術品、一個揭式和平世界美好的制度…………,我們都需要再透過對於心靈存在的方式,以及它/它們對自身所設的種種障礙/恐懼,時時的加以警覺,智慧是由此成為開端與存在,如Krishnamurti:自我認識是智慧與人格完整的開端、智慧,是對生活方式的了解能力,對正確價值的知覺力。因此,不難發現Krishnamurti的言論都圍繞著「自我認識」,就如同在談性與婚姻、藝術、美與創造也一樣直指自己所談的正確教育核心,因為每一個人都是教育者,在任何時刻與空間存在,透過被我們命名而容易被辨識出的角色、職責、社會地位等,對該是如何「教育」的述說有所轉換、改變,但是我認為真正教育者的角色只有兩種「教育者」、「被教育者」,除了上述的時刻與空間以外,它是不分年齡、性別且互為共存關係。即將孩子在牙牙學語時期,父母是透過教養上對下的方式,用他認為的-呵護與教導/教養孩子;而孩子卻也是透過自身情緒、生理與行為的反應告訴父母,那些被他們拿來放在自己身上的意識或規範,對孩子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透過相互教育的關係,彼此前進後退、左邊右邊。這也是Krishnamurti:「自我創造與自我認識並肩而行。」
    
    創造~是透過我們自己。在愛的國度裡,與智慧共享。因此,Krishnamurti言性與婚姻、藝術、美與創造時,「愛」的地位似乎更顯重要,透過親身體驗、感受………,當每天過的照著行事般的生活時,晃過、走過、經過唯有當你停下來時,你才能發現原先改變的那棟建築物,並不是只是外觀上的改變,裡面的設備、這棟建築物與四周環境、環境又如何形塑出了新的人文、以及你與它的關係,美-由此而生。是生活的藝術之一。而且它都在那兒,未消失,但是我們必須開放胸懷。

也由此聯想到Krishnamurti提及的:我們閱讀過無數的書,傾聽優美的音樂,觀賞藝術作品,然而我們從不曾直接體驗那高崇的的事物;我們的經驗永遠借助於一首詩、一幅畫、一個聖人的品格……這樣是不會有創造力的,而無論我們做什麼是不會有安寧和快樂,甚至變成一種恐懼的追求。只有透過對美的愛,親身體驗,才能成為表現。有人說愛是受和心加在一起,因此愛的實現,是必須親身實踐(用身用心)。如果對世界、對人、對事、對物皆以愛出發,我想那些名為道德、禮儀、規範、制度等,皆不需存在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