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3日 星期三

複雜性:形式和設計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班(哲學組)研究心得報告
課程名稱:教育哲學專題研究
指導教授:馮朝霖教授
    生:姚德義
    號:98152504
報告日期:2.11.2010
閱讀文本:Edgar Morin On Complexity c2 Complexpattern and design
…………………………………………………………………………………………
畫界與跨界
Morin在這一章裡首先畫出了一個視域,因為我們不可能談論無限,因此,畫出一個Ponty「可說的」視域是必須的。他畫的視域是between microphysical complex and macro-cosmo-physical complex.這個視域其實就是愛恩斯坦曾經放棄的Grand Unified Theory,不過當前科學界認為這個理論是可能的,因此,正朝這個方向去努力。這個理論意味著必須跨越學科的限制,學科可以是divergent,甚至是antagonistic,但它們是inseparable,我們必須確實地將它們reintegrate。統一的方式是distinguish humans from nature,而不是reducing humans to nature。它不是消除差異,變成單一;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去尋找差異來治療單一。因為對稱、分枝、互補是宇宙、遺傳、夸克的基本構成原理。
系統與開放系統
系統,是一個極為超越的概念,它不是一個統一的剛體,而是一個複雜的統一。它大於部分的總合。它既不是一個實體的概念,也不是一個純粹形式的概念,它就像Maxwell的精靈一樣,有一個鬼魂般的臉孔。它不僅僅是根據客體世界的物性本質,而且也含蓋了複雜現象的組織與形製。Bertalanfly系統理論的視域是超越weiner控制論的視域的。開放系統與其像莫蘭所說的是奠基在克勞修斯的熱力學的循環概念之上,不如說是奠基在普里戈津的耗散結構之上。因為熱力學並不具有對稱的平衡態和非平衡態,而且這兩種系統都不具有循環的現象,它們只具有漲落的現象,那是一種能量流動的現象,或是說得更正確一點,是物體系統的耗散特徵。石頭和桌子究竟是封閉系統或是開放系統,我不敢確定,究竟存不存在一種封閉的系統,我是存疑的。不過我確定石頭和桌子是一種耗散結構系統,它的分子由非平衡態向平衡態演化,系統之外的陽光、水、空氣等種種應力的作用加速了演化的速度。即使是熱力學系統也並非是完全封閉的系統,因為促成分子漲落的擾動很可能是來自於系統之外的。即使像通訊那樣的閉環反饋系統也無法避免噪音的干擾。莫蘭對於生命系統的自組織、自反饋機制的描述必須在耗散結構中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當然,要將基因的複制與遺傳視為對耗散特性的逃逸也可以,不過那已經是另外一個組織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