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3日 星期四

Krishnamurti, J. (1953) Educatio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Life. By Harry Winston

   怎麼下筆,我猶豫了很久,對於文章中不斷的強調-了解自我,且唯有當一個人了解自我----「經驗者」----的種種性質,自由才會來臨。我選擇以我、經驗到的文章作為前進。

       Krishnamurti, J.的介紹中提到他曾被稱為二十世紀最卓越的靈性老師。而我對於「現在」看見的文章內容,認為他所描述的教育失敗現象:「過分強調技術,我們便毀滅了人。」來說覺得慶幸,因為我們現在的教育已經注意到這些區塊,只是覺知這些部份,所付諸的實際行動與目前大社會、環境生活需求的纏鬥,我想可能還要再混亂好些陣子,因為那些以愛為名或握有權力、支配與統治、既得利益的他者,也必須了解自我、懂得生活才有可能加快和平到來的速度。正如Krishnamurti, J所說;不滿之情可能帶來類似表面的混亂。然而,如果它導致---這是必然的結果---自我認識和自我犧牲,那麼他將創造出一個新的社會秩序和持久的和平。隨著自我犧牲而來的,即是無盡的喜悅。我對於Krishnamurti, J.在「以前」就對教育與生活有這樣獨到見解感到訝異,更贊同他談到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正確的關係,不僅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的關係,而且是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因此教育應該首先幫助個人了解他自身的心理過程。這與他所談到教育的任務在於產生一個完整的人,能將生活加以處理、能製造新的價值,同理

    而再回到Krishnamurti, J.指出的種種教育問題中,像是紀律、壓迫、順從、權威、恐懼的論述來看,所謂的「教育」、「教育者」我認為是回歸到人-本身,而可以被看見的差異像是年齡、性別、家庭功能、社會地位、族群、國際地位,而屬於個人的心智、經驗的部份是比較不容易被他者察覺的。問題既然是人所創造出的,那每一個人都是教育者的角色,就如同Krishnamurti, J.自己也談到的:正確的教育來自我們自身的改造。我們必須再教育自己,不要為任何主義。只是我們每一個人從了解自我,到對於自己教育者角色的察覺,該是怎麼樣的路徑,才能創造新的價值,好像仍是得靠經驗去試煉。可是我覺得Krishnamurti, J.在某些部份把形成種種教育問題的現象,說的太過單一化,許多事情的存在必然有它的正反面,那些形成問題的是因為極端了,就如同紀律和權威的存在是為了穩定社會,在每個人有不同想法、標準不一的解釋與行為中,它們的存在也是鞏固社會安定,但也確實淪為某些族群用來控制他者的手腕,為什麼被這樣使用的,該問誰呢?那就是回到Krishnamurti, J.第一章結論中提到:制度---不論是教育或政治上---的改變並不神奇;當我們自身發生了變化,它們便改變了。而如果宗教教育形成一種制約的、思想控制力量,那我想問的是:是上帝告訴你,你必須要順服祂、還是演講台上的那個人或是你自己經驗到,必須順服的部分。教育有時背負的罪名,不應該都是它者,該問問自己。

    我對於Krishnamurti, J.論述中強調:「教育,是使我們成為完整的人。」這句話感到好奇,什麼是完整的人?那不完整的人存在的價值是什麼?變,是必然的。如果正確的教育是培育對於「現在存在事物」的了解。那麼在這個必然變的過程中,成為完整的人可能變成一個目標,那麼過程中的不完整,不也是完整嗎?在Krishnamurti, J.曾說:「觀者就是所觀之物」的論述,在想想我們對「現在」教育的質疑,在解構與建構中,開始與結束是同時存在,只是顯與隱的差別。但是可以確定的是,當你關注於每個當下的現在,未來就是現在,這也是教育工作者的希望曙光,也是每一個人察覺自己與改變自己的開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