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合思想導論》第一章〈盲目的智慧〉
sean 2010.10.29(五)
殘缺的思想必會導致殘缺的行為
一、述要
本文〈盲目的智慧〉(Blind Intelligence)一篇中,旨在闡釋人類澈底自覺(becoming aware)的必要性、知識組織的問題(the problem of the organization of knowledge)尤須注意典範(paradigmes)的操控,以及知的病態、盲目的智慧(the pathology of knowing, blind intelligence)等三大問題,並提出認識複合思想的必要性(the need for complex thought)作為本篇論述的重要論點。
所帶來的惡果。分化的原則將科學知識嚴格的劃分成三大領域:物理、生物和人類科學,在這樣「簡化性典範」(paradigm of simplification)的樊籠中,阻絕了科學知識和哲學思索之間的溝通橋樑,拆散的知識、簡化的思想使人變得無法構思單一與多重之間的結合,是以,面對未來不確定、偶發、互動與回饋的雙重遊戲,我們需要複合的知識,來面對人類社會的複合性,而非予以消除或遮掩。
二、評述
關於複合思想的迷思,需注意的是:第一,複合性不欲淘汰簡單性;第二,複合性與完備性不得混為一談。這些都是必須澄清的,它比較是一種調和性的思想/理論。如本文標題所述,「殘缺的思想必會導致殘缺的行為」,過於化約論的結果,凸顯出當今教育過於分科卻盲於複雜性的整合思維,此一弊病在高等教育中更使人們誤以為達臻學術領域高峰便是終點。然而,在莫翰看來,理論並非知識,也不是知識的終結,而是可能的出發點。扼要地說,他的複合思想所運用的策略可視為是一種「對話原則」。在知識爆炸的時代中,由於專業分工太細,即便同行也有溝通上的隔閡,然而,學習知識的目的,他以為「並不是在秩序的方程式中揭露世界的秘密,如同令人敬畏的巫師的咒語一樣,而是能與世界的奧秘進行對話。」顯見溝通、理解的互動與連結之重要性,莫翰致力於跨學域的整合以面對真實世界的複雜性,對話原則係扮演著橋樑的重要性角色。
三、延伸與填補
盲目的智慧如何產生,盲目何以可能,或許可從合理化與合理性的誤讀與解讀窺見一番。莫翰在Seven complex lessons in education for the future的第一章〈覺察錯誤和幻覺〉(detecting error and illusion)曾揭示人類的四種錯誤,以及如何辨察,說明如下:
1. 心理的錯誤(mental errors):錯誤和幻覺的來源,係每個人的精神/心靈(mind)皆存在著產生自欺(self-deception)的可能性,易產生自我中心、自我辯護和怪罪他人的天性(大腦有自動將行為合理化的本能)。
2. 理智的錯誤(intellectual errors):指的是我們的觀念系統,如理論、學說、意識形態等,非但難以自覺,也難以被攻破。
3. 理性的錯誤(errors of reason):是精神的理性行為(the rational activity of the mind),即人們容易將事情合理化(rationalization),是帶有強辯的。特別是在處理信仰、學說和理論時所包含的錯誤和幻覺。
4. 典範上的盲目(blinding paradigms):典範既起揭示作用又具遮蔽作用,既讓人感到明確又使人糊塗,典範概念充滿著排他性與封閉性。典範(paradigm)是一種無意識狀態,卻支配、影響著有意識的思想,因此它又是超意識(super-conscious)的。
這一複雜的典範可能做到打破長久以來的雙重世界觀(double vision of the world)。
可惜的是,這樣的典範卻未被納入科學文化之中,這樣的警覺和醒悟,在莫翰提出來後,對身為教育研究或相關工作的我們而言,不啻是一種創見與實踐的道路,無論對現在或未來。
◎ 補充:作者簡述(資料蒐集引自網路)
關於作者,Edgar Morin是法國當代著名思想家、法國社會科學院名譽研究員、法國教育部顧問。他在近五十年的研究生涯中涉及到了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的諸多領域,在人類學、社會學、歷史和哲學等方面均有重要著述問世。他淵博的知識和深邃的思想使之能給予自然科學以人文關懷,並將兩者有機地結合,提出了「複雜思維範式」。這是他在質疑西方社會傳統的哲學、社會及科學觀後提出的獨特思想體系,其要旨在於批判西方割裂、簡約各門學科的傳統思維模式,通過闡述現實的複雜性,尋求建立一種能將各種知識融通的複雜思維模式。莫翰的複雜思想論目前已在世界上引起普遍關注,一些國家還成立了相應的學術研究團體。
在近五十年的學術生涯中,莫翰涉獵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的諸多領域,在人類學、社會學、歷史學、哲學、政治學、教育學等領域均有重要建樹。從50年代開始,他針對西方文化中占主導地位的重分析的思維傳統,嘗試以一種被他稱之為「複雜思維範式」(complexity)的方法思考世界與社會,進而對人、社會、倫理、科學、知識等進行系統反思,以期彌補各學科相互隔離、知識日益破碎化的弊端。這一思維範式目前在歐洲、南美及英語世界都產生了強烈反響。
參考書目
Edgar Morin, On Complexity, Hampton Press, 2008.
Edgar Morin, Seven complex lessons in education for the future, 1999.
施植明譯,艾迦˙莫翰(Edgar Morin)原著。《複合思想導論》(台北市:時報文化),1993初版,2000初版三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