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7複雜性的認識論
姚德義
摘要
本章從形上學與知識論的範疇思考複雜性的起源與根基,存在的狀態及其知識形式的可能性與限制。
心得
人擇原理蘊含著愛恩斯坦的統一理論
關於組織的知識即是關於知識的組織。宇宙據說是起源於big bong的瞬間,而關於宇宙的知識都是依據Heracliters「思想與存在一致」而建構起來的。因此,任何知識都是建構的,建構主義的提出恰恰意味著對知識本質的無知。由於人的存在的局限性與片斷性,因此,我們關於宇宙事物的任何知識,基本上也都是片面的、片斷的。我們對於心靈與世界的理解還不是那麼的成熟,因此,我們對於外部客觀世界的事物如何從本質的波粒二向性經由全息攝影的感覺器官所捕捉,然後經由視神經的傳導而進入大腦的皮層被類似雷達的神經凸觸所接收,可能以脈衝的方式存入不同區塊的腦細胞,在存入的過程中,弱電波粒會以信息的bit進入細胞,並且會與舊有的信息發生重疊,排列,覆蓋或取代等現象,這種不同程度的擾動形式,大概就是歸納、演繹、增補、修復、革命等種種知覺現象吧!而當身體發生所謂的刺激、思想、反應或慾求時,身體分工精密的各器官會協調地分泌出足夠濃度的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平時帶著基因的信息存放於每個細胞之中,當化學物質達到一定濃度時便會依據激光原理發生化學振盪,這些化學能會轉換成弱電能與大腦細胞所存放的弱電荷產生共振效應,這大概就是喚醒記憶的量子色動力學方程。不同的器官具有不同濃度的化學元素,也就是說,它所夾帶的電荷與信息量是不同的。但是身體為了保險,採取一籃子貨幣政策,將信息分散地存放到不同區塊的各個細胞中,因此,每個細胞基本上都帶著整個身體的信息,只是化學濃度不同而已。因此,大腦的區塊分工說與整體說都對,也都不對。裂腦人與腦中風器官失能的現象恰足以說明這種理論。
統一理論是系統理論也是化約的理論
統一理論可以將重力、電磁力、強力、弱力等四種不同尺度的力統合起來解釋,也可以用來解釋各種能量之間的運動與轉換,而物理學與非物理學就可以統一起來了,只要有適當的化學濃度,人類的生命是可以發揮到極限的,只要找到方法,人也的確是可以控制的,而宇宙也是可以化約地來解釋的。Heracliters「向上與向下」和揚雄的「至大廣無垠,至小細無間」已經蘊含著統一理論的方法論視野了。差別只是看你由下向上解釋呢或是由上向上解釋罷了。向下,可以化約到最基本的粒子,宇稱現象大概只是這些基本粒子的左旋或是右旋的運動方向不同罷了。向上,宇宙的任何事物都是由大爆炸所噴出的幾種基本的化學元素依據量子力學原理組成的。因此,複雜性可能不是如莫蘭所說的不確定,不可化約,非理性的,海森堡測不準原理,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我們缺少更精密的觀測儀器與計算能力。因此,上帝可能真的如愛恩斯坦所說的「不會擲骰子」,而費曼的「路徑積分模型」也絕對不是狂想,偶然性只是我們無法預先計算的量而已。而所謂無法預先測知,正是熱力學線性發展的特性,生命正因為是線性的,所以我們才無法測知,如果是非線性的,反而容易觀測得到,而對時間的觀測只能是對當下的觀測。所謂的預測都只是依據經驗所作的一種推論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