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0日 星期四

Leanving and home- sean

Seeking passage ch2

Leaving Home
可憲 2011/03/11

‘Leanving’ and ‘home’

它就是我的世界,別的我都不要。它有的才是我值得有的,它沒有的也不值得我去找。(柳林中的風聲,頁31)

《柳林中的風聲》(The wind in the willows)和《秘密花園》、《愛麗絲漫遊奇境》三部被譽為世界三大最受兒童喜愛的童書,其作品背景分別是「Nature」、「Secret Garden」和「Wonderland」。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原來孩子們心目中最喜歡的是關於自然的、神秘的和奇幻的背景脈絡(空間)。《柳林中的風聲》是作者葛拉罕(Kenneth Grahame, 1859-1932)當初為他的獨生子所講的床邊故事,後來成為膾炙人口的童書經典,文中所描述的河流則是作者的家鄉,以泰晤士河作為故事鋪陳的假想,他常常在那裡走動,親近森林和小動物們。

《柳林中的風聲》一書描寫生動的不只是河流,還包括有森林、陽光和對溫馨安定生活的喜愛,一種對家的感情抒寫,這是Grahame成功的地方,也是最吸引成人的地方,而有趣的故事內容則是孩子們的最愛。

Rebecca明講使用《柳林中的風聲》一書作為passage(p.30),引申帶出「The River」符號表意作為本章書寫的隱喻,透過水鼠的話來描述「家」(home)的蘊意,採用第一人稱書寫,蘊含故事氛圍於文中,讀來頗有畫面感,這樣的書寫手法須掌握的重點是,引用得宜與否,這也是經典是否足以稱為經典的意義之一吧!而Rebecca或許正是受到Grahame在故事中所強調的人類永恆的愛與信心的吸引,認同愛來自家的召喚與嚮往此一核心概念。

一、本文貢獻

1. 重視自然生態保育:舉《柳林中的風聲》的情節意境為鋪陳,雖然這本書談的是離家與家的召喚,但描寫的脈絡皆以大自然為背景,主角為水鼠、鼴鼠、蛤蟆和獾等動物。此與Rebecca所持ethical的觀點相吻合,去人中心的生活態度,取而代之以萬物生靈為中心,達到更和諧完滿的生活景緻。

2. 肯認經典文學的價值:不一定是生硬難懂有距離的成人文學,在童書的領域中找尋到的養分往往更純淨、更直接。

二、核心文旨

1. 家與歸屬感:Rebecca認為學習與成長都必須離開溫暖的巢穴。離開家,而家其實無所不在。回歸是為了出離,出離是為了回歸。沒有leaving home,就沒有被召喚、被需要的召喚,此一被家召喚的感覺不失為一種啟蒙。出走反而更接近家,例如當兵、漫遊、旅人......

2. leaving home:在這裡有leaving與home兩個符號意義,儘管作者一再說明leaving、detachment及nomadic的特性及在教育上的重要性,而顯然強調的還是心靈上home的意義。標記「家」的同時顯然也預告「出離」的可能性,一種未確定的冒險啟程隨時開始。哪裡溫暖哪裡歇,那就是家的所在。(對我而言,哪裡有咖啡,哪裡就是家;哪裡有溫泉,哪裡就是家)

3. 外在家vs內在家:Rebecca從女性觀點,強烈控訴「外在家」的形式,而肯認「內在家」的強化。Rebecca稱出離必然受苦,以獲得成長、改變/反思以及活得更倫理(p.37)。肯認游牧式的漂流與出離,呼應了seeking passage的意涵,蓋為了成長、為了生存。如何面對detachment並關注這世界,作者以問句。Detachment,我們從出生以來就一直在學習leaving home,人生的旅程裡我們轉變許多種角色,這些也是一種出離。

4. Autobiography as a passage:本文的書寫即是企圖在translation, curriculum, and autobiography這三個措辭(terms)中找到其間的passage,透過三者思考離家的經驗。並認為從自傳中可獲得此一轉化的呈現(p.29)說穿了,主要是站在女性自傳的敘說中,進行對「家」的控訴。

三、書寫方式 、策略

1. 別開生面:提供論文書寫的另一種示範性作用。夾敘夾議,用文學談教育,用故事營造氣氛,可謂在嚴肅的學術殿堂裡注入一股溫馨閑雅的暖流。

2. 充滿畫面:以文學故事為隱喻,抒懷表志,充滿了畫面感、嗅覺與味覺等。唯若沒看過作者所引用的故事《柳林中的風聲》,則讀來感覺如何,令人好奇。

3. 寓意於河:人類是逐水草而居的動物之一,兩河流域孕育出許多人類文明,說哪裡有河,哪裡就是家也不為過。對其他動物而言,有水的地方就是家,但這是外在的表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